呼喚企業(yè)家心的回歸

  音像名稱:呼喚企業(yè)家心的回歸

  作者:王紹璠

  出版公司:新世界出版社

  市場價格:50元

  本站特價:50

  包含盤數(shù):全一冊

  贈送積分:50 積分

呼喚企業(yè)家心的回歸

產(chǎn)品介紹

一個沒有傳統(tǒng)文化觀的民族,一個沒有歷史自信心的民族,一個沒有道德信任感的民族,一個沒有堅忍不拔志的民族,就是一個等待被滅亡的民族。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擺在中國未來企業(yè)家面前的一個嚴峻事實。 正如人大工商管理研修中心主任──任志寬先生,在其為《變革之舞》書中所寫的序中所說,《第五項修煉》倡導的學習型組織及其互動共享的學習系統(tǒng),是企業(yè)應對變化、創(chuàng)造未來的惟一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又說:“……我們深深感到,組織的學習對于企業(yè)進行自身變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企盼早日尋找到其內在的規(guī)律及有效的方法……”。 《呼喚企業(yè)家》系列叢書所推出的:超越第五項修煉和六西格瑪?shù)呐嘤柀ぉ?ldquo;零項修煉”恰恰就是任先生所企盼與尋找的“內在規(guī)律及有效的方法”。 因為,任何成功的事業(yè)的完成和成就都是“用心”去完成和成就的?!逗魡酒髽I(yè)家》系列叢書和“零項修煉”更是提供成就一顆圓明透徹的智慧之心的金匙和平臺。 《莊子·天下》有言:“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莊子的這一段話,不止是針對了當時世道人心的囂然無序的批判,并且對于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更有啟聵振愚的作用。正如莊子所說,內圣外王之道之所以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是因為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為自方。 那么,究竟莊子所說的“內圣外王之道”是些什么?“天下之人之各為其所欲焉以為自方”又是如何的一種情況,時至今日,確實值得探討。 禪門有所謂“牢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榔木栗橫擔不顧人,直向千峰萬峰去”的精神,正是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詮釋了莊子所說的“內圣外王之道”,正是這種“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的精神,才使得中華民族屹立于萬年如晦風雨而不衰。 “呼喚企業(yè)家”系列叢書,正是基于莊子“內圣外王之道”的精神感召而應世,正是基于莊子“天下大亂,賢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一察焉以自好”的世道批判而應世。 我們之所以以“呼喚企業(yè)家”為標旨而出版叢書,正是有感于:當代能夠完成“內圣外王之道”的,首先應該是中國未來的企業(yè)家---中華民族智慧與德業(yè)、承當與行愿的繼承者。 誠如在《呼喚企業(yè)家---心的回歸》書中第一章之《中華民族發(fā)展的五個契機》中所引喻的,WTO確是中華民族第五個契機中千載一遇的時機。它使我們徹底獲得解放:從體制的制約中;它使我們完全獲得自救:從企業(yè)的改革中。在面臨的新經(jīng)濟時代中,一旦我們找回,一旦我們恢復和繼承了本自具足的民族智慧和德行,我們可以毫無拘束,輕裝上陣,在國際起跑線上,沒有干預,沒有包袱,沒有捆綁;有的只是開放,有的只是公正;自由的競爭,自在的發(fā)展。只要我們自信,只要我們自重,只要我們自尊,只要我們自肯;進而向西方先進文明,商業(yè)規(guī)則,取其精華,無盡止地學習,強強交融,精華精英,一個精蘊的中華文明重新屹立在二十一世紀中,絕非虛言。 進入這個時代的特點,是“知本家”和“資本家”的結合。只有當這兩者互相結合為一體時,中國的企業(yè),中國的社會才能真正激發(fā)出最大的能量和光芒。要完成這個空前偉大而又光榮的使命,還是必須要回歸到企業(yè)本身的安身立命之處──內圣外王之道,以及企業(yè)家本人的安身立命之處──內圣外王之道。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莊子所謂的“內圣外王之道”就是“心的回歸”:用心去看、去聽、去做、去愛、去關懷……由修身到天下平。這是中國未來企業(yè)家的使命,也是中國未來社會興盛的契機。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呼喚企業(yè)家》叢書正是為了萬千個公務纏身,讀書無暇的企業(yè)家們能多快好省──省心、省力、省時──進入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思想寶庫中學習智慧、增長智慧,而提供的金鑰匙和平臺。 導言:藻煉心靈的華章
第一篇 內圣外王
第一章 中國企業(yè)家內圣外王之道
第二章 禪文化對中國唐宋時期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
第三章 日本企業(yè)家內圣外王之道——從堤義明的“忍與決斷”到日本企業(yè)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易經(jīng)》在現(xiàn)代企業(yè)及經(jīng)濟管理中的應用
第五章 詩的教化——中華民族是詩化的國度
第二篇 心的管理
第六章 老莊思想——“無用之用”在現(xiàn)代商業(yè)中的運用
第七章 管子荀子的經(jīng)世致用思想
第三篇 心的解放
第八章 《大學》《中庸》《禮記》對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啟示——兼評印度IT產(chǎn)業(yè)教育思想之成功經(jīng)驗
第九章 毛澤東思想——集內圣外王之道的大成
第十章 如何深造中國化企業(yè)文化
附錄——佛教現(xiàn)代化的芻議
后記——時代的綸音

 

 


 黨政實務,投資金融,市場營銷,文學文史

相似教材

COPYRIGT @ 2001-2028 HTTP://m.kunyu-store.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