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力拓并購失敗看中國海外并購發(fā)展
218
6月5日,中鋁公司公告稱,確認力拓集團董事會已撤銷對2月12日宣布的雙方戰(zhàn)略合作交易的推薦,并將依據(jù)協(xié)議向中鋁公司支付1.95億美元的分手費。中國企業(yè)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并購因此夭折。
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并稱全球三大礦業(yè)巨頭。今年2月,中鋁宣布斥資195億美元與力拓建立“開創(chuàng)性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也是繼2008年2月力拓與中鋁首次“聯(lián)姻”后雙方進一步確立的迄今為止中國最大一筆海外并購交易,若交易完成,中鋁在力拓整體持股比例將增至約18%。此番力拓單方毀約,繼而轉投必和必拓懷抱,使中國企業(yè)的這一開創(chuàng)之舉最終劃上遺憾的句號。
自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除中鋁遠涉重洋注資力拓外,四川民企騰中重工收購美國著名汽車品牌悍馬同樣備受關注。實際上,無論是從中移動收購Millicom到中海油收購Unocal,還是從聯(lián)想收購IBM部分PC業(yè)務到中鋁注資全球礦業(yè)巨頭力拓,眾多事實表明,中國企業(yè)海外大型并購從未停止過,但是多半都以失敗而告終。
原因分析:
一方面,金融危機蔓延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進行大型海外并購,提供了難得的“抄底”的良機;另一方面,中國企業(yè)在大型海外并購戰(zhàn)場屢屢失敗,也給這些擴張者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中鋁為何在上述并購中最終失利,外界已經有很多比較中肯的分析,歸結起來不外有三:一是市場回暖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因素,讓力拓的股價大幅回漲,給了力拓拒絕中鋁的底氣;二是由于采礦業(yè)是澳大利亞支柱產業(yè)之一,澳政府認為力拓與中鋁的交易損害了國家利益,遲遲不給中鋁的交易方案放行,力拓董事會也承受了較大的壓力。三是“冷戰(zhàn)”思維對中國的偏見所致。
力拓與中鋁達成注資協(xié)議,直接原因是迫于387億美元的債務重負。而當前,由于預期全球經濟開始好轉,股價上揚,力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資金壓力也明顯減少,于是,中鋁的注資就顯得不如之前十分緊迫。不過,有評論認為這并不是力拓毀約的根本原因。近年來,中國的不少正常商業(yè)舉動,都被國際上某些人過度解讀。某種程度上,中鋁此次并購失敗是海外“冷戰(zhàn)”思維延續(xù)的結果。加之該筆交易審批時間跨度大,“夜長夢多”,力拓單方面撕毀合約,并不足為怪。其間,中鋁注資方案中對于對方違約僅支付1%的“分手費”顯然也是失誤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外資“圍剿”中國品牌得利
值得一提的是,與近年來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屢屢失敗相比,此前外資對中國品牌展開的“圍剿”就顯得順利得多。譬如,達能收購樂百氏、殼牌收購統(tǒng)一潤滑油、吉列集團收購南孚電池、歐萊雅收購小護士、高盛收購雙匯,以及PAG并購好孩子集團等等,許多曾經家喻戶曉的中國本土品牌如活力28、白貓、海鷗、美加凈、三笑等都在外資的重重“圍剿”或“斬首行動”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原因分析:
汲取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的種種教訓和國外企業(yè)并購中國品牌的成功經驗,必須記取的要訣就是,要韜光養(yǎng)晦,以智慧取勝,切不可操之過急!國外的企業(yè)在中國開展并購從來沒有像今天的中國企業(yè)這樣表現(xiàn)很急迫,生怕對方不同意“聯(lián)姻”,而往往將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起來。中國有種說法,叫“過猶不及”,凡事欲速則不達。中國企業(yè)的當務之急還是應先練好內功,把被別人“過河拆橋”利用了一把當作一次學費,充分做好準備,將企業(yè)真正做大做強,以利從頭再來。 (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時報時評■周雪松)
?。ㄈ┖M獠①徛仿?
對于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遇到的各種麻煩,梅新育表示,雖然此次挫折會對中國海外投資產生一定影響,但海外投資并非局限于并購這一種方式,因此中國企業(yè)海外投資的發(fā)展方向也不會發(fā)生變化。
對于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程永如認為,市場商機稍縱即逝,中國企業(yè)需要增強企業(yè)家精神,需要遠見與領導力,行事果斷、超前,并有備選方案。
中銀國際分析師程漫江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yè)大規(guī)模海外收購尚需一個過程,尤其是資源類收購,國際環(huán)境是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她認為,中國企業(yè)收購海外資源類企業(yè),應該著眼于目前還沒有成長起來、相對較小、具有長遠發(fā)展價值的公司。
(四)海外并購利弊之爭
焦捷:利大還是弊大,不能一概而論,從國家層面和企業(yè)層面來講都是各有利弊的。
(1)從國家層面來看。海外并購有利于緩解我國外匯儲備的壓力;同時,它也有資源性的需求在其中,特別是對一些自然資源,比如石油、鐵、木材等。另外,在現(xiàn)代的國際市場,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并不是直接的對抗,而往往是通過大的跨國公司來實現(xiàn)。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確實需要一大批的企業(yè)走出國門,去進行資源性并購。
某種程度來說,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特別是國有企業(yè)到海外去進行并購,客觀上促使“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這便是其在國家層面上的弊端。
(2)從企業(yè)方面來看。海外的市場、技術、資源、品牌都可能是它所需要的。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就需要“走出去”尋找更多的資源、更大的市場,這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經階段。
當然,對于企業(yè)來講,弊端也會有,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企業(yè)缺少跨國并購的經驗。包括對并購對象的選擇問題;并購價格過高,帶來巨大財務壓力;不熟悉當?shù)匚幕?;當?shù)卣呤欠駳g迎中國企業(yè);是否注意到企業(yè)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等問題,這些都是中國企業(yè)在跨國并購中需要防止的陷阱。
(3)從個人觀點來看??傮w上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中國企業(yè)逐漸進入國際市場,這是大勢所趨。
劉桐渤:利大還是弊大,要看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國家。很多西方國家,你想去,人家不一定接受。比如近期的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中國的金融機構要到美國去,還要經過美國政府的許可,因為他們擔心中國金融機構會對當?shù)氐慕鹑跈C構有競爭。海外并購,關鍵是在于中國企業(yè)本身的管理能力,如果有一個好的管理團隊,就能抓住這些市場的機會,但如果管理團隊不好,沒有專業(yè)人士幫你進入當?shù)氐氖袌?,那在并購之后是注定要賠錢的。
當然,目前人民幣升值是一個好的機會,因為并購的成本相對低了一些。
張曉森:中國企業(yè)到海外去并購,總的來說規(guī)模都還比較小,大量的并購都還是在國內。
人民幣升值對于海外并購的影響,這要看它是對美元還是其他貨幣,現(xiàn)在對美元是升值了,但是對歐元對英鎊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所謂的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貶值是相對應的。因此,對海外并購的影響,要看計價單位是什么,如果是用美元,那從匯率的角度,是有好處的,但如果用別的貨幣計價就不一定了,這種優(yōu)勢就沒有什么特別的體現(xiàn),比如最近經手的一個俄羅斯項目,都是用歐元來計價的,就不存在人民幣升值、貶值的問題。
注:焦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yè)戰(zhàn)略與政策系講師
擴展閱讀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 2024.09.12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tǒng)。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技術降本促進商務降價—降本增效中國行 2024.08.28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快贏改善消除浪費—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8.22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向人效提升要增長—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6.17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lián)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開源增收是最好的降本降費—降本增效中 2024.05.27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4
- 3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0
- 5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98
- 6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7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