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市場大蛋糕,中國摩托車行業(yè)的喜與悲
作者:范紅杰 132
?。玻埃埃衬?,這絕對是一個行業(yè)格局逐漸明晰的年頭。從整個摩托車行業(yè)的態(tài)勢來看,摩托車需求依然強勁,在上半年初顯疲軟的跡象后,下半年卻出現了柳暗花明似的的戲劇性變化,不僅產銷兩旺,出口更是刷新了歷史記錄。預計2003年的總產量會創(chuàng)造1460多萬輛的新高,出口也將達到300萬輛左右,行業(yè)產值超過600億元。然而,這似乎并沒有讓業(yè)內人士感到輕松。
1993年至2003年,這應該是中國摩托車行業(yè)急速發(fā)展的跨越階段,這10年,民營企業(yè)迅速崛起,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摩托車產量便由此一直雄居世界首位。尤其2003年的下半年,在烏云散盡后,呈現出一片晴空麗日。然而,陽光燦爛的表面卻掩飾不住著暗流涌動的變數,行業(yè)格局也許就從這一年開始,進行新的劃分。
最讓摩界人士咬牙的,莫過于在開足馬力的關鍵時期,占世界產量31%的中國摩托車卻一條繩索給縛住了,而且越動彈就越緊。當時,這第一條突然拋出的繩索叫“禁摩”。
1994年,上海、天津、南通等城市開始禁止摩托車上牌照,1997年,溫州、大連、鄭州等城市也加入了“禁牌”的行列。到2002年,全國至少有34個城市禁止摩托車上牌。為解決城市道路資源短缺和車輛增長之間的矛盾,去年7月30日,上海的主要交通干道開始全天禁止摩托車行駛。2003年,全國60多個城市陸續(xù)采取措施禁止和限制摩托車行駛?! ?/p>
那么,政府的考慮是什么呢?回答是交通安全與環(huán)保的原因。這應該是為市民著想的好事,然而,招致的卻是反對聲一片。前不久,深圳針對“禁摩”舉行了聽證會,結果是市民與政府部門各持一端,爭論激烈。而事實上,跟風似的的“禁摩”是否解決了交通安全與環(huán)保問題呢?恐怕明眼人心里都清楚。
而8年報廢制度更是招來了一大堆抱怨。記得實行該制度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車迷在網上的一致反對,其中不乏言辭激烈、道之鑿鑿者。最關鍵的一點是,摩托車使用相對較少,再加上摩托車質量不斷提高,使用年限完全可以超過8年。今年,就有一位建設摩托車的用戶,將使用了18年的建設摩托車回贈建設集團。然而,反對歸反對,執(zhí)行還是得執(zhí)行。第二條繩索便套在了脖子上。
消費稅一直是企業(yè)心里的難言之痛。高達10%的消費稅強加給企業(yè),與汽車3%—8%的消費稅相比,心里難以平靜。對于利潤日薄的企業(yè)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盡管呼聲不斷,也沒有得到解決。高就高唄,第三條繩索也毫不留情地套上了。
一項制度的制定,一項措施的實行,如果是出于好意,那就無可厚非了。然而,好意的思索演變成一條緊縛的繩索,那就失去了意義了,甚至造成一種不公平,那就值得重新思索了。
?。玻埃埃衬辏趪掖蟮恼攮h(huán)境下,摩托車行業(yè)全面實行3C認證與行業(yè)準入制度,以此為契機,進行治理。8月1日,3C認證正式實施。然而,至今,在整個行業(yè)內,并沒有出現“行業(yè)大洗牌、許多小品牌將被淘汰”的一幕,人們的普遍期望落空。150多個品牌依然在這個擁擠不堪的行業(yè)內繼續(xù)熙熙攘攘著。而對于摩托車企業(yè)來說,最大的影響卻是每項認證所帶來的不菲費用。
2003年4月1日,成立不久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摩托車分會發(fā)出了“行業(yè)禁令”:《關于處罰低價出口摩托車產品行為的暫行規(guī)定》,以此來杜絕惡性競爭行為。這對于行業(yè)來說,應該是一場“及時雨”。但是,這道禁令到底能發(fā)揮出多大的作用呢?據摩托車分會理事會秘書長楊振恒介紹,目前分會尚未接到一起相關投訴或舉報?!暗@并不意味著低價競銷的行為就得到了遏制?!苯K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摩托車企業(yè)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那些搞惡性競爭的企業(yè)來說,實際上這個規(guī)定起不了什么作用,它們原來怎么干現在還照樣干?!?“可能會有企業(yè)不執(zhí)行這個規(guī)定,也會有企業(yè)對違規(guī)行為不舉報,這樣一來主管部門就可能不知道,自然也就無法對違規(guī)者進行處罰。”楊振恒也坦稱,現在這個規(guī)定的實行效果如何全靠行業(yè)內企業(yè)的自律。然而,雖然是場“及時雨”,卻沒有真正澆到企業(yè)的頭上。
思索與繩索,有時只有一步之差。當規(guī)定與制度成為包袱,或者對實際毫無用處時,必然會在實行的過程中,遭致反對。`重慶市專門組建了摩托車行業(yè)協(xié)會,經由政府相關部門進行部分授權,對重慶市的摩托車產銷進行指導。雖然目前還無法給所有的問題一個合理的答案,但是,當摩托車行業(yè)已經占到GDP近1%的比率時,它對政府決策將施加新的影響,而國務院組織有關專家去重慶調研、可能降低摩托車消費稅的動向,傳遞出這樣的一個信息:當思索成為繩索,肯定會引發(fā)新的思索,從而解除繩索。從以上政策的演變可以看出,摩托車行業(yè)已經開始受到政府的重視與關注,并且拿出實際行動,試圖對某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解決。
對于摩托車行業(yè)來說,既然不能沒有它,那就要在大的基礎上做強它,何況還有WTO這個推動器。那么,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否要更加貼近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呢?
技術絕對是“撒手锏”,甚至是致命的,對于企業(yè),尤其是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yè)來說。
而中國的摩托車行業(yè)就處于這種嚴重“缺鈣”的失衡狀態(tài)。
2001年、2002年年初,日本雅馬哈公司和日本本田公司分別狀告我國企業(yè)侵權,對我國出口影響極大。2003年4月15日,日本專利律師協(xié)會在主頁上公布了中國知識產權的相關法規(guī),還特別刊登了在中國從事專利代理業(yè)務的人物資料等,專利矛頭直指中國。這個中原由皆是因為中國摩托車行業(yè)的產生,主要是緣于對日本摩托車的大量仿制,尤其在過去10年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的過程中,仿制成“瘋”,由于缺乏自主核心技術,導致產品嚴重同質化,市場混亂,并對日本摩托車構成極大的威脅。
日本摩托車的技術地位是無可爭辯的,也正因為如此,也成了中國摩托車企業(yè)瞄準的靶子。作為在世界摩托車業(yè)一路領先的日本摩托車企業(yè),既是中國摩托車企業(yè)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隨著中國摩托車企業(yè)的迅速崛起,日方也把中國摩托車企業(yè)當作最大的威脅。這種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而對方手中之劍就是威力無比的專利技術。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國內摩托車企業(yè)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并且奠定了相當的質量基礎。當然,這只是在低檔次上的顯形優(yōu)勢。而在核心技術上,國內摩托車企業(yè)的技術能力仍在邊緣徘徊。這也是國內摩托車企業(yè)受制于人的根源。
掌握核心技術乃當務之急、重中之重。但是,核心技術的掌握與開發(fā),絕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專業(yè)技術人才隊伍是關鍵。由于摩托車的技術附屬于汽車,沒有專門的院?;蛘哒С值难邪l(fā)機構,技術人才嚴重匱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摩托車技術研究幾乎屬于自發(fā)性,進展緩慢。
究其原因,技術是跟市場需求密切相關的,而在過去的大多數時間里,市場需求存在著兩大顯著特點:一是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二是消費水平較低,對摩托車檔次要求不高。這很容易理解,市場處于“饑渴”狀態(tài),使企業(yè)生產線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樂觀的市場前景使生產成為第一要素技術,這是其一;其二是摩托車作為當時的一種新型交通工具,它的新興使消費者失去了判斷力,技術已經被忽略。這些都使摩托車企業(yè)成為真正的“制造型”企業(yè),以制造為主,技術便退讓到次要位置了。
技術畢竟是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對于已經經過20年跨越階段的中國摩托車行業(yè)來說,技術涵義更加深刻了。作為一個起步階段,對技術的要求停留在最基本的操作層面。而當它完成了一個階段的跨越后,必然會進行新的試飛。技術就是這樣的一雙翅膀。所以,日本摩托車企業(yè)在以模仿完成了技術的原始積累后,涉足核心技術范疇,最終成就摩托車強國的霸想。反觀中國摩托車行業(yè),也只是時間和階段上的延遲與錯位而已。由產量的跨越到技術的跨越,也就是由大到強的必然轉變。
市場需求必將由初級向高級轉變,這同樣是個必然。那么,當市場進化以后,對技術的要求就決定了產品的銷路與企業(yè)的出路。從過去10年的發(fā)展速度來看,日方已經預感到來自中國的巨大沖擊力。在這個節(jié)骨點上,日方以技術來壓制中方,動輒揮舞知識產權的利劍,也不過是向將中方企業(yè)完全扼殺在核心技術之外,對中國企業(yè)進行阻擊。對此,中方也開始了自己的技術長征。
2002年9月27日,中國摩托車行業(yè)老大嘉陵集團率先與隆鑫集團簽署《知識產權合作意向書》,這是中國摩托車企業(yè)在新形勢下探索合作新模式的有益嘗試,有益于中國摩托車行業(yè)的技術防范。隨后又有力帆、宗申、建設三方攜手,建立知識產權的聯盟和信息溝通機制。繼而又有重慶五大摩托車企業(yè)就保護知識產權達成合作意向。2003年3月24日—25日,中國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摩托車行業(yè)分會召集協(xié)會46家企業(yè)聚首重慶,舉行首屆中國摩托車行業(yè)保護知識產權年會,今年8月1日,這46家中國摩托車企業(yè)簽署了中國摩托車行業(yè)的第一個保護知識產權協(xié)議。
然而,不可回避的現實是,核心技術的形成光靠自身單薄的基礎,還無法實現,與國外企業(yè)的合作則成為獲得核心技術的一個橋梁,這從廣東板塊摩托車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的迅速提高可以看出。目前,日本“四大家族”已經完成了在中國的合作布局,而實質基本上是以技術換網絡。這確實提高了中方企業(yè)的技術能力,有一點值得懷疑的是,那些外圍技術究竟能否助中國企業(yè)成為真正的強者?而當日本企業(yè)在中國建立起強大的品牌輻射力和齊全的市場網絡時,這種脫離核心技術的合作到底還能走多遠?
擴展閱讀
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47 2024.09.29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 2024.09.12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tǒng)。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技術降本促進商務降價—降本增效中國行 2024.08.28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快贏改善消除浪費—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8.22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向人效提升要增長—降本增效中國行第2 2024.06.17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開源增收是最好的降本降費—降本增效中 2024.05.27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姜上泉老師:天海集團 4
- 2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3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5
- 4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5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2
- 6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99
- 7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8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6
- 9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