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窩點的畏懼到高露潔恐慌的聯(lián)想
作者:馮啟 120
――令人深思的洋品牌觸雷事件
最近媒體對洋品牌的質量問題進行曝光和炒作,使得辛苦耕耘多年的知名品牌可能在幾篇軟文的洗禮下,有頃刻間墻櫓灰飛湮滅化為烏有的可能。一時間對“蘇丹紅一號”和“哥羅芳”的恐慌沸沸揚揚,現(xiàn)在就媒體的披露和職能部門的反饋來看,前者確實是不宜食用,可能會慢性中毒對身體有著潛在的危害;后者好像還可以使用,因為在國外被看做是一個學術關注的課題,只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沒有引起恐慌乃至影響銷售。在經過了種種觸雷風波之后,洋品牌都在忙于自救,人們都在關注,他們還能卷土重來,重振雄風嗎?如此眾多的風云世界的洋品牌為何面對質量的危機如此不堪一擊,當年他們嘲笑三株口服液不懂公關技巧品牌脆弱的今天,又形象的演示了當年的危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結果還沒有出來,我似乎不該斷言。筆者謹從自身的看法并帶有營銷的色彩探討一下這個很嚴肅很現(xiàn)實的問題,因為也許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說不定哪個行業(yè)哪家企業(yè)又要面臨和經歷這一課的考試和磨難!
1. 首先從洋品牌的信用危機來看,他是有著很深層次的現(xiàn)實土壤和歷史淵源的。
中華民族深受各國列強的欺辱和壓迫,對外國人和產品潛在的不信任和懷疑心理是一直不同程度的存在的。關于洋垃圾和國外將環(huán)保企業(yè)遷移中國的報道時見報端,也有知名企業(yè)中英文說明不符,關于車輛召回等制度與國外兩種標準等等無疑使外企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埋藏了不信任的導火索!所以說任何事情的突然爆發(fā)都是量變到質變的積累結果。所以說這種危機感和不信任感是一直沒有得到消費者心智的屏蔽,一旦爆發(fā)將是對所以洋品牌信譽的一次打擊和重大損失,他的修復可能需要很多年,不是一個時期黃金時段廣告所能彌補的。這些產品沒有沾上政治的氛圍,高露潔換作是三菱 我們真的不敢想像。
2. 很多外企的誠信度有問題,這使得他們面對媒體的窮追猛打,公關的手法更是顯得笨拙和幼稚,同時媒體有一定的職業(yè)道德水準問題受人懷疑。
很多外企在國外用于批露一些產品的物理資料和化學成分,使得對健康十分關注的素質較高的國民或是消費者能理性面對,知情權得到極大保障。但在國內他們往往學會沉默乃至撒謊,不是三緘其口,就是矢口否認,更有甚至電話一掛,就無人接聽了。沉默在中國來講,兩三個人說話,沉默是較好的攻擊武器,可以是否認可以是蔑視;但面對廣大的消費者的關注,你的沉默,往往意味著默認和理虧。非典的教訓沒有讓其吸取不誠信的教訓,反而學會了否認。他們沒有勇氣面對消費者講出事情的實質,而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更是不會放過這個被冷落的機會,他會像普通百姓一樣去分析事情的原委,甚至誤導了消費者,這些也可以說是企業(yè)的公關意識淡薄,反應遲鈍造成的。當然我們也期待媒體和記者能理性面對事實和想像,不盲目下結論,遵守職業(yè)道德,多些對企業(yè)的責任感,而不該“提供戰(zhàn)場”。因為媒體是監(jiān)督、公布、宣傳、曝光的角色。當然,在文藝領域的探討爭論不能用在靠事實和數(shù)據(jù)來論證的科學領域里。尤其是科學上的,法律上的內容更不能在沒有定論之前就先表態(tài),更不能誤導消費者。也不能為矛盾雙方輪番上陣各說各的理,卻沒有一個正確的結論。有些事是應該是實驗室進行的,有些事是應該在相關部門進行的,有些事是應該在法庭上進行的。就好比媒體不能在法庭審判之前為原告被告雙方提供“戰(zhàn)場一樣”。在大是大非面前,媒體只該報道相關部門的最后正確結論。這不能等同于國家的大專辯論賽,各說各理,最后評審員看誰說的文理通順,口齒犀利就判誰贏一樣。
3. 消費者對國內的企業(yè)信任度也不是很高,對職能監(jiān)督部門的工作甚至腐敗頗有微詞。
關于國內打假事件、地下黑工廠、黑窩點、有毒大米、農藥火腿等等事件的不斷曝光,這是媒體對消費者的絕對貢獻應予肯定,但也使得廣大消費者對很多產品都持懷疑態(tài)度。同時也對監(jiān)督執(zhí)法部門的工作不利十分不滿,要是曝光一個執(zhí)法的腐敗案件或是地方保護的案例,對職能部門的不信任感更是與日俱增。很多人都有感觸,看了曝光黑工廠的焦點訪談,往往很多時候去菜市場買菜時都提心吊膽的,中國人為了賺取不法利潤對自己的同胞的健康都如此漠視,試想我們對洋品牌會是什么態(tài)度……
4. 發(fā)揮職能部門的作用,提高其科技含量,使其成為產品和人們健康的一個公證人和評審員。
職能部門應加大執(zhí)法的力度,以打擊不法分子,營照良好的商業(yè)環(huán)境,同時國家應在科技上加大對監(jiān)督檢驗的投入力度,增加隊伍的科技水準,并不斷的完善產品的立法,使其更是有法可依,進而達到有法必依。職能部門對媒體報道的產品質量不該“坐觀虎斗”。報道中說,國家質檢總局對媒體表示,將會密切關注事件進展。這個角色有點可笑,作為質檢部門怎么能只是關注事情進展?你的職責和任務是什么?是應該迅即行動起來,進行相關的檢測,做出結論,怎么能袖手旁觀呢?因為它事關人們的生命健康問題。雖然“目前我國對牙膏含‘三氯生“尚無安全和檢驗標準?!保且膊荒艹蔀榻杩???傇摬扇〈胧┌??應該看到行動才是,總不能因為是外國的產品就讓外國部門去鑒定,我們在這里“旁聽”吧?總不能像看拳擊對抗賽,誰被擊倒或點數(shù)少就判誰輸,總不能像拍賣會的主持一樣,只等著誰聲音大出價高就落錘ok吧?這種表態(tài)反應了職能部門的不作為,給消費者留下了極懷的印象。
對此我們建議職能部門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有所作為,或投入研究和公關,或適當表態(tài),這都對人們負責的表現(xiàn),畢竟在人們眼里不信任也好,有抵觸也好,他們才是技術的權威和相對可信賴的。
對這些洋品牌的觸雷事件說明,我們在食品科技研發(fā)領域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因為有雷才能觸雷,所以隨著食品科技的提高,可能還會有一些食品或其他產品不再是安全的。這也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教育消費者和公民,這是正常的,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 ,需要我們理性的面對,同時也不必無端的擴大波及范圍,更沒有必要去延伸曝光產品的整個品牌系列乃至所有的洋品牌。
這就需要我們老百姓坦然面對:國家沒有禁止就說明他是合格的,當然你可以有選擇的權力,也不能忽略他的一些負面的試驗報告和事實數(shù)據(jù),但也沒有必要夸大其辭,需要我們客觀的面對。要相信科技的力量和技術的權威,這一切都會有一個很科學和明確的結論。等待的過程也是你自由選擇的過程,我們尊重人權也尊重你的選擇,社會讓你有知情權,你也要理智的使用你選擇的權力。
最后我們對所有的企業(yè)提出幾點忠告吧:
1.做好你自己的事業(yè),做好自己的產品。不斷提高自己的科技含量,最佳的選擇就是輸出產品的同時也輸出自己的標準,那就是個令人信賴的公司了。
2.善待你的消費者,做個誠信的企業(yè)典范。
消費者是善良的,忠誠的,但一旦你欺騙了他的感情,可能很難挽回,甚至覆水難收了。做個誠信的經營者,消費者給予你的就是你一直期望獲得的,你也會收獲頗豐的。
很多企業(yè)的老總都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這德字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誠信守法,愛心經營,謹以此最為洋品牌觸雷事件密切關注背后的忠告吧。
擴展閱讀
柳傳志的經營戰(zhàn)略,是否聯(lián)想得太多? 2022.10.28
作為第一代準國際級企業(yè)家,柳傳志和張瑞敏一直是國內企業(yè)界的旗幟,他們把兩個原本不起眼的小廠做到了1000億以上的規(guī)模,并且都成為了國際市場的有力競爭者,著實不易。特別是在第一屆《贏在中國》的壓軸登場,
作者:葉敦明詳情
聯(lián)想:自制時代 2022.10.24
紙醉金迷的拉斯維加斯,每家酒店內都設有金碧輝煌、喧鬧忙亂的豪華賭場。同時,這個霓虹閃爍的世界娛樂之都也是全球影響最大的消費電子展CES的舉辦地?! 「袊渌髽I(yè)一樣,連續(xù)四年參加CES的聯(lián)想集團也
作者:李薇詳情
聯(lián)想參與奧運的體育營銷目標? 2018.12.14
李寧公司曾經在廣告中請過瞿穎做廣告,這是一個失敗,現(xiàn)在的李寧似乎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企業(yè)在真正很好的時候卻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失誤——他請瞿穎做廣告,就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李寧的品牌形象:瞿穎是時尚電影明
作者:張韜詳情
聯(lián)想品牌國際化與國際化品牌聯(lián)想 2018.12.13
前進策略 袁岳 聯(lián)想收購IBM的全球PC與手提電腦業(yè)務,也許是對它的十周年慶典一個最好的獻禮。站在企業(yè)品牌管理的角度上,這一并購提出的是這樣一個問題:一個較弱小的品牌收購一個較強較大的品牌會導致
作者:袁岳詳情
“高露潔”——警惕媒體的炒作泡沫誤導 2018.12.13
前不久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高露潔事件”,終于在美國研究人員的辟謠聲中落下帷幕。4月15日,英國小報斷章取義地根據(jù)美國研究人員彼得·維克斯蘭一項研究成果的推測,報道了“牙膏致癌警告”,稱“高露潔牙膏
作者:胡浩詳情
以市場換品牌——聯(lián)想走向世界的中國道 2018.12.12
聯(lián)想做了一件人們期待已久的正確的事情。 12月8日,聯(lián)想宣布收購IBM的PC及筆記本電腦業(yè)務。 縱觀歷史,先有走向世界的大企業(yè),后有走向世界的強國,美英日韓概莫能外。中國既然有種把信息強國的話放出去
作者:姜奇平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56
- 2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67
- 3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55
- 4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390
- 5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187
- 6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25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7
- 8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 263
- 9中航工業(yè)Z研究所降本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