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與量的戰(zhàn)爭》第五章 技術與藝術

 作者:楊鋼    193



面對規(guī)則,我們許多人應該去思考的就是,它到底是一種技術,還是藝術。更多的人會談到它是三分技術、七分藝術,說這就是管理。當然,也有人說是四六開、五五開的。其實,當代有兩位管理大師都對此有過精辟的論述,一個是湯姆•彼得斯,他曾經(jīng)說過:“在未來,成功的人才不是MBA(工商管理碩士),而是MFA(美術或藝術管理碩士)。”因為他認為未來的經(jīng)濟是創(chuàng)意經(jīng)濟,創(chuàng)意的經(jīng)濟需要的是藝術人才。而另外一位則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教授,他說:“管理是科學、藝術和手藝的結合。”這里要注意的是,所謂“手藝”,是對操作感、分寸感、手感、質感等的培養(yǎng)與拿捏,頗與我們中國人的某種天然的感覺相通。假如真的如此,那么中國的管理,尤其是質量管理,更應該從重溫當年莊子所創(chuàng)的《庖丁解牛》的那種境界中尋找靈感了:


庖丁解牛,首先“眼睛”看的是全牛,不免想用刀來砍;后來他用“心”來看,感受到的是牛的骨骼,他開始用刀子去割;再后來,他用“神”來相遇,感受到的是筋骨間隙,他就可以“依乎天理”游刃有余地去解牛了,以至于他的刀用了19年,仍然跟新買的一樣。而這種因技術而達藝術境界的過程,用庖丁的話說叫做“臣之所以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這恰恰是我們中國人思維中由繁入簡,再由簡入繁的一種微妙的方式。我也經(jīng)常會跟大家談這么一件事,那就是,“繁”往往是由知識產(chǎn)生的,因為知識往往是做加法的,我們有了知識就可以不斷地拼命的疊加,甚至于為了和別人不一樣,我一定要做加法。所以,聰明的人是做加法的,小聰明的人更是把簡單的事物變得云山霧繞;而有智慧的人則是要做減法的。這也許就是一個區(qū)別。因為做減法絕對是需要經(jīng)驗,需要大智慧的。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把我們這種“錘子”和“釘子”的思維,要把我們傳統(tǒng)的質量的思維拋在一邊。我們傳統(tǒng)的思維正像一句俏皮話所說的:“當你舉起了錘子,你的滿眼都是釘子?!币灾劣谖覀?yōu)榱耸沟梦覀兡軌蚋行У貙嵤┪覀兊墓芸?、考核、監(jiān)管,我們用了更多的技術,我們去選擇更多的大錘子。因為要去砍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牛,就使得我們要不斷地更換砍刀,不斷地更換我們的錘子。從而就使得我們像著了魔似的,越發(fā)地把管理當作技術活動,去開發(fā)各類的管理的工具,大錘子、小錘子也就越來越多。


實際上,各種的管理的工具,就好比是一個醉漢對電線桿的依靠?;蛘吆帽壬w大樓用的腳手架,大樓建好了,腳手架也就該處理掉了。


為什么QCC變成了“去吃吃”?


54


然而,讓我們不解的是,為什么日本卻能使用各種錘子取得如此大的成果呢?就拿QCC來說,許多人都說這叫做“質量圈”或“品管圈”,是由日本人向美國學習之后基于本土文化而產(chǎn)生的一個管理的工具。但是日本“質量之父”石川馨先生卻說:“實際上,我們是取了你們中國‘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真經(jīng)。”也許,我們把他的話當作一種恭維了,或者我們自己還缺乏足夠的自信,所以,非常有趣的是,當QCC到了中國,或者當TQC到了中國,我們就像“狗熊掰棒子”那樣,拿起TQC,扔下了蘇聯(lián)專家巴爾索夫教的SQC;又拿起QCC,扔下了“鞍鋼憲法”;最后剩下的只有QCC中的七個工具了。原本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管理的方法和機制,怎么到了中國幾十年過去就變成了枯燥的干巴巴的幾個工具了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等待破解的謎。


我到豐田參觀時,曾問過他們豐田模式到底是什么?他們告訴我根本沒有所謂的豐田模式。我不相信,于是,他們給我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天豐田最大的老板,在開全球總裁大會時稍微遲到了半分鐘,當他進來的時候抱了一摞書籍,也就是我們在市場上經(jīng)常能夠看到的“豐田模式”、“豐田精神”,“精益模式”、“精益制造”之類的書籍。然后,他放下書,說:“先生們,我相信你們都看過這些書,我希望你們看完之后就把它們忘掉。因為我們根本沒有什么豐田模式,我們這里該怎么做還怎么做?!闭f完,他把書推倒在會議桌上。


這個故事讓我覺得很震撼,可是我還是覺得他們總是要有自己的一個模式的,即使他們不給它打上一個標簽。對方告訴我所謂的“豐田模式”,實際上就是:第一,以人為本;第二,挑戰(zhàn)自我;第三,持續(xù)改進。在我看來,這些都算不了什么呀??墒钱斘衣牭剿麄冋f第四就是QCC時,我感到非常的震驚。是啊,日本人能夠把一個非常簡單的東西一做就做幾十年,堅持幾十年不變,這也許正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所在吧!


楊鋼
 質與量的戰(zhàn)爭,第五,技術,藝術,面對

擴展閱讀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第十三屆)全國商業(yè)數(shù)字化技術與服務創(chuàng)新研討會暨2024(第十一屆)全國渠道服務轉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舉行。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深入和經(jīng)濟商業(yè)模式的推動,數(shù)字化在零售行業(yè)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

  作者:楊建允詳情


3G門戶旗下GO桌面品牌,被打造為一個活潑有趣、自信睿智、年輕專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進  取,真誠對話的掌中“極客”形象,并走出國門,得到了全球用戶的關注和贊許?! ∈苎麉⒓覩oogle I/O大會前夕,3

  作者:李欣詳情


2021年10月26日,太平人壽湖南公司《溝通,關于家庭工作生活平衡藝術》課程完美收官!“壓力績效管理專家、高級企業(yè)EAP執(zhí)行師”郭敬峰老師返聘受邀分享:“溝通能力測試、共情溝通技巧、工作生活平衡”,

  作者:郭敬峰詳情


張秉貴,何許人也?  去過北京百貨大樓的人不知是否注意到,樓前矗立著一位普通售貨員的塑像,那就是張秉貴。為什么在百貨大樓門前會有普通售貨員的塑像?  因為張秉貴不普通!  張秉貴在平凡的售貨員崗位上

  作者:高定基詳情


領導者應該做領導該做的事。領導者是透過下屬在做事,而不是凡事自己親歷親為。根據(jù)20:80原則,領導者應集中精力抓產(chǎn)生80績效的20那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高效高能,使工作卓有成效,創(chuàng)造出好的業(yè)績。領導者

  作者:董栗序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wǎng)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wǎng)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wǎng)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wǎng)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jīng)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wǎng)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kunyu-store.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