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打響2005年中外知識產權第一槍
作者:方興東 224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3年初,正當中國企業(yè)忙著準備過春節(jié)的時候,思科公司于美國時間1月23日,以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正式起訴中國華為公司及華為的美國分公司。2005年初,也是人們準備忙于過春節(jié)的打算之際,英特爾公司美國總部對總部位于深圳的東進公司提出正式的起訴,使用的法律武器同樣是知識產權。是一個價值7000萬的“頭文件”,拉開了2005年中外知識產權戰(zhàn)爭的序幕。
英特爾以知識產權法律武器正式“東進”
2004年初,也是春節(jié)前后,圍繞著剛剛出臺的無線局域網(wǎng)國家標準WAPI,英特爾開始動用國內外媒體、美國政府和行業(yè)協(xié)會等,展開了全面的狙擊,一時間轟轟烈烈,震動全球。當然,這一次,自始至終英特爾都巧妙地躲在幕后。但是,2005年1月20日發(fā)軔的這場官司,英特爾開始高調地走向舞臺,訴狀上使用的名義是英特爾即將卸任的CEO貝瑞特。這次訴訟并不是指控東進的產品本身存在任何侵權行為,而是提出東進產品在使用中非法復制、發(fā)行其“intel頭文件”,是禁止東進公司的軟件產品在技術上與英特爾公司的軟件實現(xiàn)兼容。
可以說,從2003年開始爆發(fā)的中外知識產權沖突,將在未來5-10年都將越來越白熱化,成為中國高科技崛起背景下最突出的特征。因此,無論是思科狀告華為,還是英特爾狀告東進,都是歷史的必然。當然,這里面也充滿了歷史的偶然和意外。
是的,為什么作為PC產業(yè)雙壟斷寡頭之一的英特爾會選擇東進,作為它高調起訴的第一家中國大陸企業(yè)(臺灣地區(qū)的威盛早幾年就已經被英特爾反復訴訟)?2004年,英特爾瞄準一個完全新興的,甚至根本沒有形成規(guī)?;袌龅腤API大打出手,而2005年,又瞄準了一個一向非常低調,業(yè)界人士還非常陌生的東進直接出擊。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東進又是如何一個公司?里面的奧妙又是什么?相信這些答案都將會在今后媒體報道中一一展現(xiàn)。
據(jù)悉,這次英特爾起訴東進,不僅僅是美國總部直接行動,而且索賠的標的高達700多萬美元,剛好與東進公司的資產相當,顯然是想一下子讓東進傾家蕩產,不留任何余地。如此招數(shù)可謂心狠手辣。
東進律師蔣洪義在法律意見書中寫道:“本案中出現(xiàn)的這種問題反映出,在中國尚無反壟斷立法的社會背景下,某些跨國公司涉嫌打著保護知識產權的旗號來謀求市場壟斷并限制后起的中國民族高科技企業(yè)與其進行合理技術競爭。這種現(xiàn)象,應當引起業(yè)界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并盡快推進我國的反壟斷立法工作,以為民族高科技產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p>
圍繞這場官司的是是非非還是留給媒體去討論,去挖掘。我現(xiàn)在想分析的只是這場官司的宏觀背景。
中國崛起是一場不同于80年代的壟斷者噩夢
回首過去,無論是思科狀告的華為,還是購并IBM PC業(yè)務的聯(lián)想,都是中國高科技產業(yè)的領頭羊,無論在企業(yè)規(guī)模和品牌影響力方面,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但是,這一次,比思科規(guī)模更大,比IBM更具產業(yè)影響力的英特爾,選擇狀告的目標卻是一家過去鮮有耳聞的企業(yè),這是一種擔憂,也是一種欣喜。這不僅僅是說,能夠成為英特爾的狀告對象是東進10年埋頭研發(fā)創(chuàng)新的“榮譽”,也不僅僅是說,這次讓英特爾董事長貝瑞特直接出手對陣,對于東進的董事長李如江是特別的“榮幸”。而是說,中國高科技崛起的力量不僅僅是華為和聯(lián)想等個別企業(yè),而是一場集體性的“騷動和喧嘩”。
中國大陸市場本身每年為英特爾提供40多億美元的收入,比例占總收入超過了10%以上,成為其僅次于美國的最重要市場。正是中國高速的發(fā)展使英特爾財源滾滾。但也正是中國的發(fā)展,尤其是中國高科技產業(yè)本身的不斷崛起,開始讓英特爾感受到了威脅。
對于格羅夫、貝瑞特等英特爾元老們來說,他們今生最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80年代日本人在半導體產業(yè)的崛起。那場危機幾乎讓英特爾喪身于競爭之中。好在,在“惶者生存”的哲學下,英特爾憑借向微處理器的轉型,成功化解了競爭,并且一舉確立了整個產業(yè)領導者的角色,在CPU市場壟斷全球,輝煌20年。
但是,今天英特爾的噩夢似乎又開始重現(xiàn)了,這次當然來自中國。正如《商業(yè)周刊》如言:“美國制造商既然已經在過去幾十年里成功抵御住了日本、韓國和歐洲公司發(fā)起的挑戰(zhàn),現(xiàn)在為何要為中國問題憂心忡忡呢?原因是,中國競爭對手與上述挑戰(zhàn)者截然不同?!暗凸べY和高科技,一旦把這兩點結合在一起,美國的大麻煩就來了!”
其實,中國高科技現(xiàn)有的水平遠遠沒有達到可以與美國真正抗衡的時候,但是,一向以“惶者生存”著稱的英特爾卻比別人更早地感受到了中國越來越逼近的“鋒芒”。
2004年開始,“中國高科技威脅論”開始在《華爾街日報》、《財富》、《商業(yè)周刊》等美國主流媒體迅速升溫,而英特爾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英特爾的貝瑞特和格羅夫等在各種場合,包括美國半導體行業(yè)、美國國會聽證、美國媒體上等場合,成為鼓吹“中國高科技威脅論”的主要聲音。甚至早在1999年圍繞《考克斯報告》的爭論上,當時英特爾CEO格羅夫在對《考克斯報告》發(fā)表意見時指出:如果美國不給中國急需的計算機技術,中國可能有能力自行研發(fā)。
英特爾將中國視為潛在對手的“畏懼”在2004年狙擊WAPI事件上已經表露得淋漓盡致。對于WAPI這樣一個還沒有形成多大市場的國家標準,英特爾動用了包括美國總統(tǒng)、國務卿、商務部部長等幾乎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價進行狙擊。因為,在英特爾眼中,未來(3-5年,或者5-10年)真正威脅英特爾壟斷利潤和長遠發(fā)展的就是中國力量。目前當然還很弱小,但是借助中國崛起的大勢,這些競爭力量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現(xiàn)在CPU直接競爭的有臺灣的威盛,間接形成壓力的是風起云涌的“中國芯”(現(xiàn)在還是只是媒體上的騷動和喧嘩),以及剛剛進入我們視野的阻礙英特爾順利挺進通信領域的東進公司等等。
最近的事例就是英特爾華人職位最高的陳俊圣副總裁的離職。據(jù)說陳俊圣在正式宣布離開之前,就已經與施振榮等策劃風險投資方面的動作,而且據(jù)說他將加盟聯(lián)想公司。這一切都可能加速英特爾壟斷地位的消解。
一場十分兇險卻沒有任何退卻余地的戰(zhàn)爭
為了盡可能抑止中國競爭力量的崛起,英特爾開始動用自己業(yè)界的絕對影響和巨大的資源,培育中國的競爭對手。這是一場“海陸空”多種手段結合的綜合戰(zhàn)爭。比如,在中國和印度的選擇上,英特爾開始將更大的資源和重心投向印度,而逐漸疏遠中國。當然,發(fā)動政治力量,狙擊WAPI,以及動用知識產權大棒打擊威盛和東進,都是必要的手段。
一家年收入300多億美元,年利潤75億美元,市場價值1500億美元的巨無霸,能否順利滅掉一家規(guī)模僅百余人,收入不足千萬美元,還沒有來得及上市的中國新銳企業(yè)? 80年代,英特爾依靠法律武器和技術創(chuàng)新,成功化解了日本企業(yè)的進攻,那么這一次,英特爾能夠成功狙擊中國力量的崛起,繼續(xù)它在產業(yè)界的壟斷地位,甚至將IT業(yè)的壟斷影響,成功延伸到通信。
擴展閱讀
2004--2005中國日用化工市場 2022.12.05
2005年1月18日,主題為 “理性創(chuàng)新,完全營銷”的“2005中國日用化工市場年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如期召開,此次年會由中國輕工業(yè)信息中心、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陼?,中國輕工業(yè)信息中心作
作者:趙剛詳情
在無線上花的錢——“知識產權經濟”引 2022.11.03
先算一筆小帳:買一臺夠分量、零件不少、一家人可看的電視,也就是千塊左右,買了以后用起來便宜,即使上個有線臺;買一部應時的名牌手機要花2千到5千元,又輕又薄,到底有多少材料費、加工費沒有細想過,每個月的
作者:張向寧詳情
娛樂狂潮 2005中國娛樂營銷運營之 2022.11.03
在廣告的邊際效應越來越下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娛樂營銷成為企業(yè)借助時尚文化潮流進行營銷突圍的最有效武器之一。如果企業(yè)能深刻把握大眾的消費心理和娛樂精神,然后通過出色的活動和方式迅速吸引大眾的
作者:鄭香霖詳情
外資零售巨頭“轉型”打響品牌宣傳戰(zhàn) 2022.10.30
從價格戰(zhàn)到品牌戰(zhàn),外資零售巨頭度過了在中國的圈地期,開始為今后的“永續(xù)”經營排兵布陣。當金融海嘯的侵襲讓零售巨頭們在本土市場接連失利的時候,旺盛的中國市場成為最好的避風港。面對發(fā)展初期開店賽跑后的
作者:王榮詳情
美妝行業(yè)知識產權之惑 2022.10.29
秀水街關了,襄陽路拆了,知識產權保護在服裝市場大獲全勝。下一個誰都想得到,化妝品自當堵在槍膛?,F(xiàn)在早已不是睜眼或閉眼的問題,對美容化妝品的知識產權侵權的“清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其實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作者:周輝詳情
十字路口上的知識產權 2022.10.28
網(wǎng)絡社會是以知識快速傳播為特征,它將造成人類知識的共享的擴張;也將對近現(xiàn)代以來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政治法律制度,產生了前所末有的沖擊 eBay董事長兼CEO梅格-惠特曼說:“在當前的競爭環(huán)境下,只有膽
作者:徐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wǎng)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wǎng)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wǎng)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wǎng)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wǎng)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53
- 2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64
- 3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52
- 4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386
- 5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186
- 6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25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6
- 8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 260
- 9中航工業(yè)Z研究所降本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