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ppt)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社會心理學(ppt)
心理咨詢員培訓班 社會心理學
林
春
第一節(jié) 概述
學科特點:介于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之間的一門中間性、邊緣性學科。
社會心理學這一術語最早是由德國學者謝夫勒1875年提出的。
190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和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著作。這標志社會心理學的誕生。
研究對象和范圍
社會心理學的定義(心理學家的定義)
F.H.Allport(1924)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科學。
G.W.Allport(1954):社會心理學是試圖理解人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怎樣受他人實際的、想象的、隱含的存在所影響。
側重于社會學的定義
介于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定義
社會行為和社會心理
社會行為:社會行為是人對社會因素引起的并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反應系統(tǒng)。
勒溫的公式:
B=f(P,E)
B-行為 P-個體 E-環(huán)境 f-函數(shù)關系
社會心理:社會刺激與社會行為之間的中介過程。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
微觀的個體層面
中觀的群體層面
宏觀的社會層面
社會心理學簡史
哲學思辨階段(啟蒙)
古希臘-19世紀上半葉。
特點:根據(jù)哲學思辨及社會準則來認識行為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經(jīng)驗描述階段(形成)
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
特點:對人性和人的社會行為進行定性的經(jīng)驗描述和分析。
達爾文進化論 德國的民族心理學 法國的群眾心理學
英國的本能心理學 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派
實證分析階段(確立階段)
20世紀20年代開始
特點是:從描述轉向實證,從定性轉向定量,從純理論研究轉向應用研究。
特里普立特(1897),奧爾波特(1924)
瑟斯頓(1928),李科特(1932)
謝里夫(1935),莫里諾(1934)
勒溫:社會心理學之父
二戰(zhàn)后的社會心理學特點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原則
客觀性原則
系統(tǒng)性原則
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
倫理原則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
調查法
訪談
問卷
特點 類型 結構 設計原則
檔案研究法
實驗法
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社會學習論
代表人物:班杜拉。
學習的機制:聯(lián)想 強化和模仿
社會交換論
創(chuàng)始人:霍曼斯
成功命題 刺激命題 價值命題
剝奪與滿足命題 侵犯與贊同命題
符號互動論
代表人物:米德、戈夫曼
基本假設
主要觀點
社會認知論和場論
代表人物:奈溫
精神分析論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第二節(jié) 社會化與自我
人與動物的重要區(qū)別在于人的社會性
社會化是自然人成長、發(fā)展為社會人的過程
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同時發(fā)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和行為方式
社 會 化
社會化的概念
社會化涉及社會和個體兩方面。
終身社會化
早期社會化和繼續(xù)社會化
再社會化
社會化的內容
教導社會成員掌握生活與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教導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guī)范。
教導社會成員樹立生活目標,確立人生理想
培養(yǎng)社會角色。
主要的社會化的載體
家庭
學校
大眾傳播媒介
參照群體
社會化的外延
政治社會化
道德社會化
性別角色社會化
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學會按自己的性別角色的規(guī)范行事的過程。
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
語言社會化
個體社會化是從語言社會化開始的,全部社會化是以語言社會化為前提的。
社會角色及其理論
社會角色的概念
社會角色是個體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它是對在特定地位的個體行為的期待,是社會群體得以形成的基礎
社會角色的分類
按獲得方式:先賦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為的規(guī)范化程度:規(guī)定性角色和開放性角色
按角色的功能:功利性角色和表現(xiàn)性角色
按角色承擔者的心理狀態(tài):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
角色扮演過程
角色期待
角色領悟
角色實踐
角色失調
角色沖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斷
角色失敗
自我、自尊和身份
自我
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tài)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人際關系和社會角色的認知。
主我與客我 鏡我
自我的結構
物質自我
心理自我
社會自我
理想自我
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個體內在的一致性
解釋經(jīng)驗
決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
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經(jīng)過三個階段:
生理自我:出生八個月-3歲左右
社會自我:3歲-13、14歲左右。
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約10年左右。
自我概念的測量
身 份
身份的定義:身份是由個體的社會地位及處境地位決定的自我認同。
身份與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構成的。
身份的特點:
客觀性
主觀性
多重性
穩(wěn)定性
契約性
自 尊
自尊的概念: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自尊是一種高級需要,自尊需要的滿足會導致自信。
自尊公式(詹姆斯,1890):自尊=成功/抱負
影響自尊的因素:親子關系、行為表現(xiàn)的反饋、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根據(jù)相似性原理正確進行社會比較
自尊的測量
第三節(jié) 社會知覺與歸因
社會知覺
基本概念
社會知覺,也叫社會認知,即個體對他人、群體以及對自己的知覺。
人際知覺 自我知覺
社會知覺的范圍
對他人表情的知覺
對他人人格的知覺
對人際關系的知覺
對行為原因的認知
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
認知者的經(jīng)驗
圖式: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網(wǎng)絡。
圖式的作用:
影響個體對他人的知覺
影響注意對象的選擇
影響記憶
影響自我知覺
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
認知者的情緒
印象形成與整飾
印象及其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指留存在個體(認知主體)頭腦中的認知客體的形象。
個體接觸新的社會情境時總是按照個體以往經(jīng)驗,將情境中的人或事物進行歸類等,明確它對個體的意義以使個體的行為獲得明確的定向,這一過程稱為印象形成。
第一印象
印象形成的效應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光環(huán)效應
刻板印象與定型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加法模式
平均模式
加權平均模式
印象整飾
印象整飾的概念
也稱印象管理,是個體以一定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
印象整飾的作用
印象整飾的策略
按社會常?;驅Ψ降暮脨簛碚椬约?
隱藏自我
按社會期待整飾自己
投人所好
歸 因
歸因的概念
歸因,即歸結行為的原因。指個體根據(jù)有關的信息、線索對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行為原因的分類
內因與外因
穩(wěn)定性原因和不穩(wěn)定性原因
可控制性
控制點理論
羅特提出的一種個體歸因傾向的理論觀點。
內控者
外控者
歸因原則
不變性原則
折扣原則
協(xié)變原則
影響歸因的因素
社會視角的影響
自我價值保護
空間位置
時間因素
第四節(jié) 社會動機
概 述
社會動機的概念
動機是引起、推動、維持與調節(jié)個體行為,使之趨向一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動機是由需要引起的,由人的社會屬性、社會需要引起的動機是社會動機。社會動機是人的社會行為的直接原因
動機過程
需要→心理緊張→動機→行動 →需要滿足、緊張解除→新的需要
動機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調節(jié)功能
動機的分類
按性質:自然動機 和社會動機
按作用:優(yōu)勢動機和非優(yōu)勢動機
按個體是否意識:清晰動機和模糊動機
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的關系
倒U曲線
社會動機與社會行為
親合動機
個體害怕孤獨,希望與他人在一起的一種心理傾向
親合起源:依戀
親合的作用:
影響親合的因素
成就動機
個體追求自認為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善狀態(tài)的動機。
成就動機的重要性
抱負水平
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
培養(yǎng)成就動機應該注意的問題
家長對兒童的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的成就動機成正相關。
社會環(huán)境氛圍對個體成就動機具有深刻影響
社會贊許動機
取悅別人,獲得稱贊的動機。
社會贊許動機的作用
社會規(guī)范對社會贊許動機的影響
侵犯
侵犯的構成
侵犯的原因
本能論的解釋
挫折-侵犯理論
三個要點
社會學習論的觀點
利他
利他的性質
利他產生的條件
對利他行為的解釋
第五節(jié) 態(tài)度
態(tài)度是聯(lián)系個體內外世界的橋梁。
態(tài)度概念處于社會心理學的核心位置。
態(tài)度形成
態(tài)度的概念
態(tài)度是個體對某一特定客體做出反應時所持有的穩(wěn)定性的心理傾向,它具有評價性。
態(tài)度的特點:內在性 對象性 指向性
態(tài)度的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傾向成分
態(tài)度與價值
價值觀的作用:調節(jié)輸入、控制輸出
態(tài)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
我表現(xiàn)功能
認知功能
態(tài)度的維度
方向
強度
深度
向中度
外顯度
態(tài)度的形成
凱爾曼的三階段說
服從 認同 內化
態(tài)度改變
態(tài)度轉變模型
傳遞者 →溝通信息 →目標(接受者)← 情境
| | | |
可信 差距 信念 警告
| | | |
意圖 畏懼 人格 分心
態(tài)度測量
態(tài)度測量一般是用間接方法
量表法
投射法
行為反應測量法
第六節(jié)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類型
人際關系的概念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
特點:個體性 直接性 情感性
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
建立與發(fā)展的階段:定向階段 情感探索階段 情感交流階段 穩(wěn)定交往階段
人際吸引
人際吸引的概念
人際吸引是個體與他人之間情感上的互相親密的狀態(tài),是人際關系的一種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可以分為:親合 喜歡 愛情
人際互動
人際互動概念
人際互動就是人際相互作用。
人際互動的形式
合作極其基本條件
競爭極其基本條件
目標手段相互依賴理論
多伊奇提出的用于解釋合作與競爭的理論。合作中個人的成功是以對方的成功為條件的,而競爭中個人的成功是以對方的失敗為條件的。
第七節(jié) 人際溝通
溝通的結構與功能
溝通的概念
溝通是信息傳遞和交流的過程。包括人際溝通和大眾溝通 。
溝通的結構
溝通過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饋、障礙與背景等七個因素組成。
體語溝通
身體語言溝通。身體語言學。
目光和面部表情
目光 面部表情
身體運動和觸模
姿勢
人際距離
第八節(jié) 社會影響
社會影響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變化。
影響者可以通過六種手段影響被影響者。
強制 獎賞 威望 法權 參照 信息
從眾
從眾的概念
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與群體中的多數(shù)人保持一致的現(xiàn)象。
引起從眾的壓力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群體壓力可能是意識得到的,也可能意識不到。
從眾是個體的自愿行為。
社會促進與社會惰化
社會促進的概念
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于他人在場而提高了績效的現(xiàn)象,也稱社會助長。
結伴效應
觀眾效應
模仿、暗示和社會感染
模仿
模仿的概念: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條件下,個體受他人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與之相同或相似的現(xiàn)象。
特點:
社會刺激的非控制性
相似性
第九節(jié) 愛情、婚姻與家庭
愛情
愛情的概念
愛情的特點
愛情的發(fā)展階段
愛情的形式
愛情三角形
婚姻
婚姻的概念
夫妻關系的類型
離婚
夫妻間的心理沖突
離婚
家庭
家庭的概念
家庭的結構與功能
家庭生命周期
社會心理學(ppt)
心理咨詢員培訓班 社會心理學
林
春
第一節(jié) 概述
學科特點:介于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之間的一門中間性、邊緣性學科。
社會心理學這一術語最早是由德國學者謝夫勒1875年提出的。
1908年,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和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著作。這標志社會心理學的誕生。
研究對象和范圍
社會心理學的定義(心理學家的定義)
F.H.Allport(1924)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科學。
G.W.Allport(1954):社會心理學是試圖理解人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怎樣受他人實際的、想象的、隱含的存在所影響。
側重于社會學的定義
介于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定義
社會行為和社會心理
社會行為:社會行為是人對社會因素引起的并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反應系統(tǒng)。
勒溫的公式:
B=f(P,E)
B-行為 P-個體 E-環(huán)境 f-函數(shù)關系
社會心理:社會刺激與社會行為之間的中介過程。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
微觀的個體層面
中觀的群體層面
宏觀的社會層面
社會心理學簡史
哲學思辨階段(啟蒙)
古希臘-19世紀上半葉。
特點:根據(jù)哲學思辨及社會準則來認識行為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經(jīng)驗描述階段(形成)
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
特點:對人性和人的社會行為進行定性的經(jīng)驗描述和分析。
達爾文進化論 德國的民族心理學 法國的群眾心理學
英國的本能心理學 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派
實證分析階段(確立階段)
20世紀20年代開始
特點是:從描述轉向實證,從定性轉向定量,從純理論研究轉向應用研究。
特里普立特(1897),奧爾波特(1924)
瑟斯頓(1928),李科特(1932)
謝里夫(1935),莫里諾(1934)
勒溫:社會心理學之父
二戰(zhàn)后的社會心理學特點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原則
客觀性原則
系統(tǒng)性原則
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
倫理原則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
調查法
訪談
問卷
特點 類型 結構 設計原則
檔案研究法
實驗法
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社會學習論
代表人物:班杜拉。
學習的機制:聯(lián)想 強化和模仿
社會交換論
創(chuàng)始人:霍曼斯
成功命題 刺激命題 價值命題
剝奪與滿足命題 侵犯與贊同命題
符號互動論
代表人物:米德、戈夫曼
基本假設
主要觀點
社會認知論和場論
代表人物:奈溫
精神分析論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第二節(jié) 社會化與自我
人與動物的重要區(qū)別在于人的社會性
社會化是自然人成長、發(fā)展為社會人的過程
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同時發(fā)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和行為方式
社 會 化
社會化的概念
社會化涉及社會和個體兩方面。
終身社會化
早期社會化和繼續(xù)社會化
再社會化
社會化的內容
教導社會成員掌握生活與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教導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guī)范。
教導社會成員樹立生活目標,確立人生理想
培養(yǎng)社會角色。
主要的社會化的載體
家庭
學校
大眾傳播媒介
參照群體
社會化的外延
政治社會化
道德社會化
性別角色社會化
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學會按自己的性別角色的規(guī)范行事的過程。
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
語言社會化
個體社會化是從語言社會化開始的,全部社會化是以語言社會化為前提的。
社會角色及其理論
社會角色的概念
社會角色是個體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它是對在特定地位的個體行為的期待,是社會群體得以形成的基礎
社會角色的分類
按獲得方式:先賦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為的規(guī)范化程度:規(guī)定性角色和開放性角色
按角色的功能:功利性角色和表現(xiàn)性角色
按角色承擔者的心理狀態(tài):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
角色扮演過程
角色期待
角色領悟
角色實踐
角色失調
角色沖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斷
角色失敗
自我、自尊和身份
自我
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tài)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人際關系和社會角色的認知。
主我與客我 鏡我
自我的結構
物質自我
心理自我
社會自我
理想自我
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個體內在的一致性
解釋經(jīng)驗
決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
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經(jīng)過三個階段:
生理自我:出生八個月-3歲左右
社會自我:3歲-13、14歲左右。
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大約10年左右。
自我概念的測量
身 份
身份的定義:身份是由個體的社會地位及處境地位決定的自我認同。
身份與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構成的。
身份的特點:
客觀性
主觀性
多重性
穩(wěn)定性
契約性
自 尊
自尊的概念: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自尊是一種高級需要,自尊需要的滿足會導致自信。
自尊公式(詹姆斯,1890):自尊=成功/抱負
影響自尊的因素:親子關系、行為表現(xiàn)的反饋、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根據(jù)相似性原理正確進行社會比較
自尊的測量
第三節(jié) 社會知覺與歸因
社會知覺
基本概念
社會知覺,也叫社會認知,即個體對他人、群體以及對自己的知覺。
人際知覺 自我知覺
社會知覺的范圍
對他人表情的知覺
對他人人格的知覺
對人際關系的知覺
對行為原因的認知
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
認知者的經(jīng)驗
圖式: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網(wǎng)絡。
圖式的作用:
影響個體對他人的知覺
影響注意對象的選擇
影響記憶
影響自我知覺
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
認知者的情緒
印象形成與整飾
印象及其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指留存在個體(認知主體)頭腦中的認知客體的形象。
個體接觸新的社會情境時總是按照個體以往經(jīng)驗,將情境中的人或事物進行歸類等,明確它對個體的意義以使個體的行為獲得明確的定向,這一過程稱為印象形成。
第一印象
印象形成的效應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光環(huán)效應
刻板印象與定型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加法模式
平均模式
加權平均模式
印象整飾
印象整飾的概念
也稱印象管理,是個體以一定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
印象整飾的作用
印象整飾的策略
按社會常?;驅Ψ降暮脨簛碚椬约?
隱藏自我
按社會期待整飾自己
投人所好
歸 因
歸因的概念
歸因,即歸結行為的原因。指個體根據(jù)有關的信息、線索對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行為原因的分類
內因與外因
穩(wěn)定性原因和不穩(wěn)定性原因
可控制性
控制點理論
羅特提出的一種個體歸因傾向的理論觀點。
內控者
外控者
歸因原則
不變性原則
折扣原則
協(xié)變原則
影響歸因的因素
社會視角的影響
自我價值保護
空間位置
時間因素
第四節(jié) 社會動機
概 述
社會動機的概念
動機是引起、推動、維持與調節(jié)個體行為,使之趨向一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動機是由需要引起的,由人的社會屬性、社會需要引起的動機是社會動機。社會動機是人的社會行為的直接原因
動機過程
需要→心理緊張→動機→行動 →需要滿足、緊張解除→新的需要
動機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調節(jié)功能
動機的分類
按性質:自然動機 和社會動機
按作用:優(yōu)勢動機和非優(yōu)勢動機
按個體是否意識:清晰動機和模糊動機
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的關系
倒U曲線
社會動機與社會行為
親合動機
個體害怕孤獨,希望與他人在一起的一種心理傾向
親合起源:依戀
親合的作用:
影響親合的因素
成就動機
個體追求自認為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善狀態(tài)的動機。
成就動機的重要性
抱負水平
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
培養(yǎng)成就動機應該注意的問題
家長對兒童的自律訓練的嚴格程度與兒童的成就動機成正相關。
社會環(huán)境氛圍對個體成就動機具有深刻影響
社會贊許動機
取悅別人,獲得稱贊的動機。
社會贊許動機的作用
社會規(guī)范對社會贊許動機的影響
侵犯
侵犯的構成
侵犯的原因
本能論的解釋
挫折-侵犯理論
三個要點
社會學習論的觀點
利他
利他的性質
利他產生的條件
對利他行為的解釋
第五節(jié) 態(tài)度
態(tài)度是聯(lián)系個體內外世界的橋梁。
態(tài)度概念處于社會心理學的核心位置。
態(tài)度形成
態(tài)度的概念
態(tài)度是個體對某一特定客體做出反應時所持有的穩(wěn)定性的心理傾向,它具有評價性。
態(tài)度的特點:內在性 對象性 指向性
態(tài)度的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傾向成分
態(tài)度與價值
價值觀的作用:調節(jié)輸入、控制輸出
態(tài)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
我表現(xiàn)功能
認知功能
態(tài)度的維度
方向
強度
深度
向中度
外顯度
態(tài)度的形成
凱爾曼的三階段說
服從 認同 內化
態(tài)度改變
態(tài)度轉變模型
傳遞者 →溝通信息 →目標(接受者)← 情境
| | | |
可信 差距 信念 警告
| | | |
意圖 畏懼 人格 分心
態(tài)度測量
態(tài)度測量一般是用間接方法
量表法
投射法
行為反應測量法
第六節(jié)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類型
人際關系的概念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
特點:個體性 直接性 情感性
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
建立與發(fā)展的階段:定向階段 情感探索階段 情感交流階段 穩(wěn)定交往階段
人際吸引
人際吸引的概念
人際吸引是個體與他人之間情感上的互相親密的狀態(tài),是人際關系的一種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可以分為:親合 喜歡 愛情
人際互動
人際互動概念
人際互動就是人際相互作用。
人際互動的形式
合作極其基本條件
競爭極其基本條件
目標手段相互依賴理論
多伊奇提出的用于解釋合作與競爭的理論。合作中個人的成功是以對方的成功為條件的,而競爭中個人的成功是以對方的失敗為條件的。
第七節(jié) 人際溝通
溝通的結構與功能
溝通的概念
溝通是信息傳遞和交流的過程。包括人際溝通和大眾溝通 。
溝通的結構
溝通過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饋、障礙與背景等七個因素組成。
體語溝通
身體語言溝通。身體語言學。
目光和面部表情
目光 面部表情
身體運動和觸模
姿勢
人際距離
第八節(jié) 社會影響
社會影響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變化。
影響者可以通過六種手段影響被影響者。
強制 獎賞 威望 法權 參照 信息
從眾
從眾的概念
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與群體中的多數(shù)人保持一致的現(xiàn)象。
引起從眾的壓力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群體壓力可能是意識得到的,也可能意識不到。
從眾是個體的自愿行為。
社會促進與社會惰化
社會促進的概念
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于他人在場而提高了績效的現(xiàn)象,也稱社會助長。
結伴效應
觀眾效應
模仿、暗示和社會感染
模仿
模仿的概念: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條件下,個體受他人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與之相同或相似的現(xiàn)象。
特點:
社會刺激的非控制性
相似性
第九節(jié) 愛情、婚姻與家庭
愛情
愛情的概念
愛情的特點
愛情的發(fā)展階段
愛情的形式
愛情三角形
婚姻
婚姻的概念
夫妻關系的類型
離婚
夫妻間的心理沖突
離婚
家庭
家庭的概念
家庭的結構與功能
家庭生命周期
社會心理學(ppt)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wǎng)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wǎng)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wǎng)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jīng)本網(wǎng)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jīng)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jīng)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暗促-酒店玫瑰靜悄悄地開 369
- 2終端陳列十五大原則 381
- 3專業(yè)廣告運作模式 343
- 4****主營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設計 375
- 5中小企業(yè)物流發(fā)展的對策 394
- 6主顧開拓 482
- 7主動推進的客戶服務 342
- 8專業(yè)媒體策劃與購買 372
- 9中遠電視廣告CF 417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